2008年5月27日 星期二

搶手的桃子

原本打算到宜蘭採平地水蜜桃的行程
因為農友今年的減產而作罷
改至八里的一家觀光果園
沒想到也是因為熱銷
今天的平地水蜜桃 也早被訂購一空了
真是枉費我還提前預約
當下是滿嘔的
不過想想 要農友特別幫我們留
也很難吧 要留多還是少呢?
逛了逛果園
大概只有這株本土野生種的楊梅 最可愛
自然的樹型 各色的果子
嚐了一下 頗有兒時的楊梅味
園中除了 平地水蜜桃之外
還有文旦、高接梨
還是轉移陣地吧!
另外找一個平地水蜜桃的農場玩玩
沿著五股的御史路 我們來到旗竿湖
停車問路 旗竿湖梨園吳永田先生家在哪?
真是厲害 問到農場主人本尊^^
農場主人剛剛收完綠竹筍回來
新鮮的綠竹筍 最是好吃
老闆娘也趕緊幫我們介紹如何處理與料理
一下就感受到農家的親切可愛
再加上清幽的環境
難得台北近郊有此舒適的農場
這一帶都是吳家班的地盤
在隔壁的旗竿湖休閒農園
也是吳先生的親戚
在這裡我們聽到了精彩的農場介紹
還有竹子的標本與生長的介紹
也見識到四種水果 嫁接在同一株果樹上的景象
今天的目的是採甜桃
當然不能空手回去
吳太太帶領我們走了一段的木棧道
鳥瞰台北盆地的城市景觀
還有遠眺位在觀音山顛的橘子園
終於來到了桃子園
為了不讓桃子受傷害
還是讓吳先生採收
我們只要享受成果就好了
回到了農友家裡
自己挑 自己包裝
看起來還滿有趣的
吳先生的水果
有安心蔬果的把關
但還是靠夫妻倆在傳統市場賣
想吃桃子 端午前都還有喔

其實吳先生的主要產品是高接梨
品種是豐水跟新興
有機會等七月中旬 再來品嚐一番
有興趣 可以上網逛逛
http://www.旗竿湖梨園.tw/index.php

原本以為今天只是單純的採果
沒想到有許多的插曲
真是充滿驚奇與意外的一個下午

2008年5月23日 星期五

雨後的美好田園

今天下午上山
看到台北的雨勢 原本有點遲疑
這麼大的雨 應該不用下田了吧
不過還是開上山
在山下 與已經停了
雨後的寧靜與山間的山嵐
沿路感覺就很舒適了田裡的蔬菜 雜草 煥然一新
茶樹也是茂盛了許多
竹架子上 還有一排排得水滴
逆著黃昏的陽光
閃閃發亮
感覺 下了場雨
大家都長大了不少
這場雨 來的真好
澆透了乾旱的土壤
也洗淨了葉片上的灰塵
趁著長工不在
自己獨享夏南瓜
算了一下 七條中 竟然有五種樣子
真是好玩
趁著濕潤的土壤
還有未來幾天的下雨
趕緊把玉米給移一移
原本一畦的玉米
剛好變成了兩畦
希望這場雨
讓移植的玉米趕快活過來

2008年5月22日 星期四

阻塞的水管

這幾週的乾旱
讓ABD三區的舊生 是叫苦連天
因為水管塞住了 水量很小
問題就出在這個進水孔
前幾週 這個水孔濾網被戲水的小孩給弄掉了
然後就發現水變小了
D區幾近沒水
由於這個進水孔位在水圳的底部
所以特別容易阻塞
濾網也就特別的重要

這星期買了通水管的小工具
花了兩個下午的時間找問題
也鋸開了四五個地方
順道清一清開關
接一些分管
下午 終於是找出最後一個問題了
就在上面這個水管轉角處
清出了一些葉子跟泥漿
還好 不是我所擔心的石塊
用通條通一通就完成了
鋸開的接頭 我並沒有固定
希望大家珍惜使用
清好之後
可以讓D區水帶全開
或者B區水帶全開
(但不能BD一起全開)
算是恢復正常了
水是蔬菜栽培的命脈
有水才有菜
來此種菜 也希望大家能學習
水管的來源與維護
上圖浪板圍住的地方
就是新生區及教室用水的進水口位置
今天順道看了一下
也是塞住了
下雨過後或者水圳清理過後
都是容易阻塞的時候
有空可以去巡一巡田水
簡單的清理
其實就是輕輕把枯葉枯枝垃圾等撥掉
就可以了
這樣就水量就會足夠了

水 是大家共用的
也需要大家一起維護

2008年5月19日 星期一

Smoking compost

在山上做堆肥
是已經想了很多年的事情了
這次終於把材料準備好了
人手也夠了
菜子粕 放了半年了 被老鼠吃到剩一半
米糠 稻殼 來自大園的碾米廠
木屑 從深坑的山上載回來的
麥麩 士林的飼料行
一層層鋪上材料之後
就可以開始混合 翻堆了
把水分逐次調整到60%左右
差不多就完成了
收攏成堆的材料 蓋上塑膠布
就差不多完成了
但為了怕不通風 厭棄發酵
所以插了幾根竹子
也堆上幾包稻殼
星期天傍晚上山
翻開來看
已經熱到不行了
夏天 發酵真是快阿
挖開一點瞧瞧
熱氣一直冒出來
溫度應該在五六十度以上
(大老遠就有人說臭臭的....)
這味道算是正常
有點酸酸的 像是發霉般的味道

今天去買溫度計
明天開始 要來幫堆肥量體溫
有上山的人 記得幫忙量一下
溫度計最好插深一點

我會把溫度計放在講桌上
用黃色塑膠管裝
(小心使用 別弄破了)
我會在 留言簿劃好表格
記得記錄 日期 時間 溫度喔

2008年5月15日 星期四

宜蘭碾米去

去年種的稻子,一直到最近才開始處理
情商宜蘭友人,協助碾米
今天終於把上一季的米搞定了
碾出來的米
實在是不怎麼樣
農友看了 說還不錯
大概是因為我們遠在台北種的
又是不用肥料 不用農藥種出來的米
也不好意思說吧

這次的米 總共收了15公斤
碾成"白米"9.5公斤
我已經把它分裝成1斤裝了
星期六會帶上山

由於碾米機是家庭式的小型碾米機
(也只有家庭式的可以碾我們這一點點米)
所以碎米粒比較多
也因為我們的米是陰乾的
乾燥度不夠
能夠有這樣的成績
已經高過我的預期了

對於共同參與這次水稻耕作的人
真是有點抱歉了
不過至少是有點成績可收

下一期 原本要種秈稻
不過看到這次碎米的情況
還是再想想好了.....

後記
回程繞道深坑
去載木屑
上一次來 已經是六七年以前的事了
蜿蜒小徑旁的一家小木材廠
鋸木少了 木屑也少了
不過價格還是跟以前一樣便宜
只是不曉得以後還會不會有

五包就塞滿了小tercel
山上已經有稻殼了
所以就送到社大農園用
車上的香味 讓我捨不得
留下了一包.....

2008年5月12日 星期一

長工出頭天

在嫁接的種苗上
偶而可以看到像這樣的景象
在一株植物上面 長出兩種不同的作物
右邊手掌狀裂葉的是苦瓜
左邊鋸齒狀葉子的是絲瓜

絲瓜是砧木 是長工
只要讓它長根就好了 我們要的是上面的苦瓜
砧木旺盛的根系 可以吸收土壤中的養分
避免土壤中病菌的危害地上部位(苦瓜)

如果放任地上部份的絲瓜生長
就會影響到苦瓜的生長
甚至將來苦瓜會愈來愈萎縮
而被絲瓜給淹沒了
(植物還是會有私心 比較疼自己的小孩)
所以地上部份的絲瓜藤
一般是會剪掉的
除了需要注意地上部份之外
另一種情況是像上面這張圖
砧木是茄子 嫁接的是番茄
我們要收的是番茄
但是如果讓番茄的莖碰到地面
它會自己長出根來
這樣就失去了嫁接的意義了
到時候 番茄可能會因為土壤中的病菌感染而死亡

除了避免讓嫁接部位直接接觸土壤之外
(不要種太深)
也不要讓番茄的莖垂落至地面
記得 偶而要注意一下嫁接部位
長根 長葉子都是不正常的

嫁接是抗病(特別是土壤病害)的一種做法
在果樹上已經用了數百年的歷史了
這幾年來在瓜果類上愈來愈普遍

小子難纏

最近的菜園 最困擾的蟲子
大概就是上面這隻黃守瓜了
除了用抓的之外 也沒有什麼好方法可以防了
黑守瓜 是黃守瓜的親戚
他們都是金花蟲科的害蟲
喜歡吃瓜類的葉子
遇到人 不是飛走 就是裝死掉到地上
如果不想殺牠
就把裝水的罐子 放在牠下面
嚇一下牠 自己就會掉下去囉
爬不出來 就淹死啦!
瓜類 豆類 另一個頭痛的蟲
就是椿象
這隻是黃角椿象
也是沒有什麼方法可防

在山上 這些蟲好像都集中一小段期間為害
過了就好了(蟲害變得不是很嚴重)
我也沒觀察到為什麼
就是這樣啦